嘻嘻网
【阿波罗登月_人类登陆月球】
阿波罗登月_人类登陆月球

阿波罗登月_人类登陆月球

阿波罗登月计划

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是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在1961~1972年代完成的登月计划,又叫阿波罗登月,阿波罗工程,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阿波罗计划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参与人数超过30万,包括11次载人任务,12位宇航员成功登陆月球六次,失败一次。

国旗大全
各国首都
国家和地区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阿波罗11号:人类第一次登陆月球

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在月亮上留下存在的印记,这不仅是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更是属于全人类的一份永恒的记忆。登月带来的丰硕的技术成果至今仍在造福大众,登月背后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影响着无数后来者无畏前行。

1969年7月16日13时32分(UTC),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Apollo 11)飞船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角发射场39A发射台点火升空,开始了第五次载人任务,也是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土星号的第三级把他们送进了一条一百一十八英里高的轨道,把一切工作系统检查了两个半小时之后,他们再度发动了第三级火箭,这使他们获得了每小时二万四千二百四十五英里的速度,脱离地球大气层向二十五万英里外的月球前进。

“阿波罗11号”飞船经过75小时的长途跋涉,于7月19日进入月球引力圈。7月20日清晨,“阿波罗”到达月球上空4900千米后,接到休斯敦飞行指挥中心命令,减速飞行,进入月球轨道,于是飞船服务舱发动机逆向喷射,进入了远月点313千米、近月点113千米的椭圆轨道,此时飞船绕月球一圈只需两小时。在月球轨道上,航天员们紧张地进行登月前的准备工作,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是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进入名叫“鹰”的登月舱,而柯林斯则仍留在称作“哥伦比亚”的指令舱中。

三位执行此任务的宇航员分别为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科林斯(Michael Collins)与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最终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而阿姆斯特朗成为登陆月球第一人,美国在月球探测中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果。

7月20日18时11分(UTC),当飞船在月球背面时,呼号为“鹰号”的登月舱从呼号为“哥伦比亚号”的指令舱中分离。指令舱由柯林斯驾驶继续绕月飞行,而登月舱则载着两名航天员缓慢向月球飞行。当阿姆斯特朗看到窗外要降落的地方有乱七八糟的卵石时,便决定继续飞行,寻找平坦的地方。最后奥尔德林手控登月舱在月面“静海”的一角平稳降落,登月获得成功。科林斯独自一人留在“哥伦比亚”上,科林斯的任务是留在指令舱中并绕月球环行,在以后的24个小时中只能监测控制中心与鹰号之间的通讯并祈祷登月一切顺利。如果鹰号发生了意外并且不能够从月面起飞的话,科林斯就只能独自一人返回地球。

鹰号降落静海。他俩向窗外眺望,进入眼帘的是一个遍布陨石坑和大石块的陌生世界。虽然他俩都情不自禁地想走出去看一下这块神秘的地外之地,但还是自我克制地按预定计划,等待地面中心指令。他们先在舱内美美地睡了一大觉,醒后在舱内吃了月球上的第一顿饭,又检查了舱内仪器、燃料装置、氧气供应情况。当一切都经过精确无误地核对后,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彼此帮助穿上登月服。六个半小时后,身为指挥官的阿姆斯特朗挤出去,小心翼翼地把梯子竖下月面(在地球上未曾模拟过此动作),他带着电视摄像机慢慢走下梯子,扶着登月舱的阶梯于7月21日2点56分(UTC)踏上了月球尘土飞扬的表面,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他说道:“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这句话成为航天发展史上的名言,此后在无数场合常被引用。19分钟后,奥尔德林紧步阿姆斯特朗的后尘,走出登月舱。当他走到月面上时,第一句话就赞叹说:“啊,太美了!”他也像阿姆斯特朗一样,很快学会了地球人不习惯的移动方法:跳跃。他俩时而用单脚蹦,时而又用双脚跳,有些像袋鼠。

两名航天员登陆月球表面后,首先举行了一个仪式,郑重宣读了从地球带去的一块纪念匾上的铭文:“1969年7月,来自地球行星上的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我们是为全人类的福祉而来!”

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进行了2小时31分钟的舱外活动。两人使用钻探取得了月芯标本,拍摄了一些照片,也采集了一些月表岩石标本。

7月22日下午1时56分,阿姆斯特朗奉命指挥“阿波罗11号”飞船指令舱离开月球轨道,踏上返回地球的旅途。7月25日清晨1时50分,“阿波罗11号”飞船指令舱载着三名航天英雄平安溅落在太平洋中部海面,人类首次登月宣告圆满结束。

美国首次登月: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回顾阿波罗11号

阿波罗登月图集: “阿波罗11号”珍贵图片全纪录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计划经典照片

飞船名称 阿波罗11号
指令/服务舱呼号 哥伦比亚
登月舱呼号
运载火箭 土星5号SA-506
成员人数 3个宇航员
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NeilArmstrong)(曾执行双子星8号以及阿波罗11号任务),指令长。
巴兹·奥尔德林(BuzzAldrin)(曾执行双子星12号以及阿波罗11号任务),登月舱驾驶员。
迈克尔·科林斯(MichaelCollins)(曾执行双子星10号以及阿波罗11号任务),指令/服务舱驾驶员。
发射时间 1969年7月16日世界时13:32:00
发射地点 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LC 39A
登月时间 1969年7月20日世界时20:17:43
登月地点 北纬0度40分26.69秒,东经23度28分22.69秒静海
降落时间 1969年7月24日世界时16:50:35
降落地点 北纬13度19分,西经169度9分
任务时间 8天13小时18分钟35秒(195小时18分35秒)
月球轨道时间 58小时30分钟25.79秒
月表停留时间 21小时36分钟20秒
月表行走时间 2小时31分钟40秒
指令舱质量 30320千克
登月舱质量 16448千克
带回月球标本质量 21.55千克
NSSDC ID(国际卫星标识符) 1969-059A

阿波罗登月计划启动于冷战美苏争霸时期,1961年5月,肯尼迪总统拍板,美国正式启动载人登月计划。这一计划又被称为阿波罗计划,得名于希腊神话,在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是月神的弟弟,是一位勇敢且正义的神明。美国以此来为这一计划命名,可见其对此次计划的重视与势在必得的信心。

这场载人登月计划是人类有史以来投入最大、耗时最长、资源投入最巨的科技项目,二战时期的曼哈顿原子弹工程与之相比也相形见绌。从1969年7月20日首次成功登月到1972年12月最后一次登月,阿波罗计划共成功地完成了6次月球登陆,而在从计划开始到结束的11年间,美国仅在此个项目的开支,按照当时的物价计算,便高达250亿美元以上。

参加这一计划的企业、科研人员以及工程师等更是不计其数,在进人工程高峰时,参加人数更是一度高达30万人之多。其实,阿波罗计划最早是在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被提出来的,但是美国人并没有立即付诸行动。直到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升空,这才刺激到美国。肯尼迪当选总统后,载人等于计划通过议案,得以实施。

经过了无数次的科研攻关,以及数次航天灾难,在付出了数位宇航员的宝贵生命后,终于在1969年7月,美国人发射了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以今天的科学技术来看,当年的登月设备实在过于简单,阿波罗号飞船的计算机运算能力还不如当今的一部智能手机。然而人的潜力与想象力是无穷的,通过不懈的努力,人类积累了登月所必需的的一切条件,在月球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关于NASA阿波罗11号登月的花絮:Apollo 11任务补丁是由Michael Collins设计的;Buzz Aldrin的母亲的娘家姓叫Moon;直到阿波罗14号,所有三名宇航员返回地球后都必须花费24天的检疫时间。

出处来源:阿波罗11号:人类第一次登陆月球http://114.xixik.com/project-apollo/

阿波罗登月前的4项辅助计划

为登月飞行进行准备的4项辅助计划是:

①徘徊者号探测器计划(1961—1965年):共发射9个探测器,在不同的月球轨道上拍摄月球表面状况的照片1.8万张,以了解飞船在月面着陆的可能性。但探测器曾多次发射失败。

②勘测者号探测器计划(1966—1968年):共发射5个自动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通过电视发回8.6万张月面照片,并探测了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数据。

③月球轨道环行器计划(1966—1967年):共发射3个绕月飞行的探测器,对40多个预选着陆区拍摄高分辨率照片,获得 1000多张小比例尺高清晰度的月面照片,据此选出约10个预计的登月点。

④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1965—1966年):先后发射10艘各载2名宇航员的飞船,进行医学—生物学研究和操纵飞船机动飞行、对接和进行舱外活动的训练。

出处来源:阿波罗登月前的4项辅助计划http://114.xixik.com/project-apollo/

阿波罗登月计划概述

阿波罗计划中包括11次载人任务,从阿波罗7号一直到阿波罗17号,全部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阿波罗4号到阿波罗6号都是无人测试飞行(正式地讲没有阿波罗2号和阿波罗3号)。7次载人登月任务(阿波罗11号~17号),其中六次载人登月获得成功(阿波罗13号登月失败),总共有12人登上月球,有三人在任务中丧生。

阿波罗1号飞船:1967年1月27日,宇航员维尔基尔·格里森、爱德华·怀特和罗杰·查菲在当晚一场大火中身亡。当时这场大火吞没了他们的阿波罗1号飞船。原计划2月21日飞船发射并把他们送上地球轨道14天,就在进行这次发射的模拟演习中,他们死于地面。   

阿波罗7号飞船:1968年10月11日,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经过几次不载人的地球轨道飞行之后,1968年10月11日阿波罗7号终于载着3名宇航员绕地球飞行了163圈。7号飞船任务是,测试(指令舱上的)登月舱对接系统。   

阿波罗8号飞船:1968年12月21日,成为首个抵达月球的人造飞船,迈出载人月球探测第一步的,飞船成员从地球飞到月球后又安全地回到了地球。任务是测试阿波罗指挥舱系统在地球和月球轨道之间的太空及绕月轨道上的性能,包括通信、跟踪和生命保障各个方面。评估宇航员在开展绕月轨道任务期间的表现。   

阿波罗9号飞船:1969年3月3日,载人登月舱在地球轨道首飞。在绕地球轨道上进行了长时间飞行,并对登月舱进行进一步检验。任务是测试人类在太空环境中的反应和失重状态。

阿波罗10号飞船:1969年5月18日,是人类首次带着一套完整的阿波罗航天器(阿波罗8号未携带登月舱)环绕月球,也可以称得上是登月最后的“彩排”(阿波罗11号两个月内成功登月)。飞入绕月球轨道,并使登月舱下降到离月球表面15公里以内,以检验其性能。   

阿波罗11号飞船: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11号终于在月球着陆,人类的一大步,使逐步推进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达到高潮,阿姆斯特朗也成为登陆月球第一人,美国在月球探测中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果。此外对带回来的月球岩石和尘埃的研究也起了很大作用。NASA已公布了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十大发现。   

阿波罗12-17号飞船:“阿波罗”12-17号飞船从1969年11月至1972年12月,美国相继发射了“阿波罗”12号(1969年11月14日)、13号(1970年4月11日),14号(1971年1月31日)、15号(1971年7月26日)、16号(1972年4月6日)、17号号(1972年12月7日)飞船登月。其中除“阿波罗”13号因服务舱液氧箱爆炸中止登月任务(三名宇航员驾驶飞船安全返回地面)外,共有12名宇航员均登月成功。阿波罗登月的三辆月球车 这才是全球限量版豪车

阿波罗13号飞船是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三次载人登月任务,最辉煌的失败。发射后两天,服务舱的氧气罐发生的爆炸严重损坏了航天器,使其大量损失氧气和电力;三位宇航员使用航天器的登月舱作为太空中的救生艇。指令舱系统并没有损坏,但是为了节省电力在返回地球大气层之前都被关闭。三位宇航员在太空中经历了缺少电力、正常温度以及饮用水的问题,但仍然成功返回了地球。事后,阿波罗13 号飞船机组人员洛弗尔回忆说:我们终于活了下来,但是很悬。我们的任务失败了,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次辉煌的失败

人类历史上有几个人登上了月球

一共有12人曾登月,都是美国人并且都只执行过一次登月任务,成功登月六次,从1972年以来就没有其他人登月。

从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国的6艘登月飞船:阿波罗11~12号、14~17号,分6次将12名航天员送到月球表面的不同区域,这些航天员驾驶的登月舱在月面停留时间合计305小时19分,其中停留最短的为21小时36分(阿波罗11号),最长的为75小时58分(阿波罗16号)。12名航天员在月面出舱活动时间总计80小时36分。

1969年7月的阿波罗11号 :尼尔·阿姆斯特朗 、巴兹·奥尔德林。

1969年11月的阿波罗12号:皮特·康拉德、艾伦·宾。(计划中安排执行阿波罗20号登月任务,但是由于已经登月,即使阿波罗20号最终执行,康拉德也无法再次登月,因为他1999年7月8日去世了。)

1971年2月的阿波罗14号:艾伦·谢泼德、艾德加·米切尔。

1971年7月的阿波罗15号:大卫·斯科特、詹姆斯·艾尔文。

1972年4月的阿波罗16号:约翰·杨、查尔斯·杜克。(杨还执行过未登月的阿波罗10号)

1972年12月的阿波罗17号:尤金·塞尔南、哈里森·施密特。(塞尔南还执行过未登月的阿波罗10号)

出处来源:阿波罗登月计划概述http://114.xixik.com/project-apollo/

阿波罗登月航天员名单

共有二十九位宇航员在阿波罗计划中执行过任务,二十四名曾接近或者真正登上月球。这二十四人均为男性。他们中的十二人曾在月球上留下脚印。这二十四名宇航员都是美国公民,也都是在1968年12月至1972年12月之间执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时完成接近月球的壮举的。在这二十四人之外,没有人曾离开过近地轨道;他们也就成为了曾离地球“比所有人都远”的人。

牺牲航天员

虽然在阿波罗计划中的飞行任务中没有任何宇航员牺牲,但在阿波罗1号任务测试过程中,3名宇航员因大火遇难。指令舱舱门设计、100%氧气环境以及易燃物品被认为是导致短路并引起大火的主要原因。

维吉尔·格里森(阿波罗一号)

爱德华·怀特(阿波罗一号)

罗杰·查菲(阿波罗一号)

登月航天员

到2021年6月为止,只有下列12人曾登月,并且都只执行过一次登月任务,在1972年以后就没有其他人登月。(按登月顺序排列)

尼尔·阿姆斯特朗(阿波罗十一号)

巴兹·奥尔德林(阿波罗十一号)

皮特·康拉德(阿波罗十二号)

艾伦·宾(阿波罗十二号)

艾伦·谢泼德(阿波罗十四号)

埃德加·米切尔(阿波罗十四号)

大卫·斯科特(阿波罗十五号)

詹姆斯·埃尔文(阿波罗十五号)

约翰·杨(阿波罗十六号)

查尔斯·杜克(阿波罗十六号)

尤金·赛尔南(阿波罗十七号)

哈里森·斯米特(阿波罗十七号)

曾接近月球但未登月的宇航员

在上列的6次阿波罗任务中,每一次都有一名宇航员留在指令/服务舱中,在另外两名搭档登月时绕月球轨道航行。此外,阿波罗8号、阿波罗10号、阿波罗13号三次任务中均有3名宇航员接近了月球(前两次任务中飞船按计划绕月球轨道航行,阿波罗13号仅从月球绕过,未进入轨道)。

如下是曾离月球仅数百公里的宇航员名单:

佛兰克·伯尔曼(阿波罗八号)

詹姆斯·罗威尔(阿波罗八号,阿波罗十三号)

威廉·安德斯(阿波罗八号)

托马斯·斯塔福德(阿波罗十号)

迈克尔·柯林斯(阿波罗十一号)

理查德·戈尔登(阿波罗十二号,原定在阿波罗十八号再次执行任务,但被取消)

杰克·斯威格特(阿波罗十三号)

弗兰德·海斯(阿波罗十三号,原定在阿波罗十九号再次执行任务,但被取消)

斯图尔特·罗萨(阿波罗十四号,原定在阿波罗二十号再次执行任务,但被取消)

阿尔弗莱德·沃尔登(阿波罗十五号)

肯·马丁利(阿波罗十六号)

罗纳德·埃万斯(阿波罗十七号)

未执行过阿波罗任务的替补宇航员

每次阿波罗任务都有替补成员接受任务训练,以保证在主力成员无法执行任务时接替。

真正被使用的替补成员只有一位:阿波罗13号发射前两天,杰克·斯威格特替换了接触了风疹的肯·马丁利。

戈尔登·库勃 - 阿波罗10号替补指令长,1970年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辞职。

约瑟夫·恩格 - 阿波罗14号替补登月舱驾驶员,原计划中的阿波罗17号登月舱驾驶员,后来由哈里森·施密特执行。

文斯·布兰德 - 阿波罗15号替补指令舱驾驶员,计划中的阿波罗19号指令舱驾驶员。

美国登月的12个宇航员后来都怎么样了?

12位美国宇航员后来都怎么样了?当他们退出航天事业之后,能不能认识到自己就是个普通的退役军官,决定了他们生活得开心与否。如果沉迷于自己的英雄身份,那生活可能要更加坎坷一些。

这些英雄的命运可以大概分为三种。

一种是“官运或者财运亨通”的人,比如首次登月的宇航器驾驶员迈克尔·柯林斯,他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人生巅峰就是登月了,所以接下来他把握住了机会,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柯林斯在1970年就成为了美国国务院公关部门副长,退伍后成为了史密森博物馆航天展区负责人。在政府部门任职十年后,柯林斯在1980年成为了LTV航空公司的副总裁,然后自己开了公司,生活很滋润。

第三个月球行走的宇航员彼得·康拉德,退休之后成为了“美国电视传媒公司”的运营副总裁,以及麦道航空公司的营销副总裁等,他在这些公司主要负责销售新产品,利用他曾经的登月宇航员身份,这些产品的销售业绩都非常不错。

第二次登月任务负责驾驶航天器的理查德·戈登,退役后也在商界打拼,赚得盆满钵满。在商界打拼的还有阿兰·谢泼德、斯图亚特·罗沙、罗纳德·埃文斯、阿尔弗雷德·沃登等人。他们主要专注于和航天有关的设备和能源行业。

至于在官场打拼的人,最著名的要属查尔斯·杜克,他后来成为了美国招兵部门的总负责人,以将军的军衔退休。此外还有哈里森·施密特,作为最后一次登月任务的宇航员,他大半辈子都在美国NASA工作,最高做到太空新能源项目的副长。然后还做了美国新墨西哥州六年的参议员。登月宇航员约翰·杨,最高做到美国航天总署的技术事务部副长。

要么做官,要么经商。这是大部分人的选择。当然还有一些因为登月而“顿悟”的人。

比如当画家。执行第二次登月任务的阿兰·毕姆,退休后就致力于绘画事业,绘画的主题以外太空题材为主。

比如当“气功大师”,美国第六个登月的宇航员埃德加·米歇尔,回来之后就声称自己“掌握了宇宙的奥秘”,一辈子研究念力控制、遥感治病,飞碟阴谋论等等课题。

再比如当“教父”。美国第八个登月宇航员詹姆斯·厄文,退休后就转型为一个虔诚的教徒。他表示自己在登月的时候“感受到了上帝”,认为《圣经·创世纪》是真正的历史,还花重金在土耳其寻找诺亚方舟的残骸呢。

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两个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这两个人成为了美国登月计划的门脸,阿姆斯特朗退休后的生活非常闲适,在各大公司混混闲职,出出书,生活很悠哉。奥尔德林则差一些,先后经历了抑郁和婚姻失败,但晚年生活还算富足。

说白了,他们曾经是英雄,但在真实生活中就是一群退休的老头,只是经历比其他人特殊罢了。

出处来源:阿波罗登月航天员名单http://114.xixik.com/project-apollo/

阿波罗登月方案

直接起飞或者地球轨道集合的设想图在登月成为主要目标后,阿波罗计划的决策者们开始面临如何才能尽可能安全、经济、简单地将宇航员送上月球。曾有四个方案被考虑:

直接起飞:此计划提出由一个巨大的新型火箭携带一艘航天器,直接飞往月球;火箭在月球降落,任务完成后再次起飞,飞回地球。

地球轨道集合:此计划需要两艘只有土星5号一半大小的小型火箭将登月航天器的不同部分送入地球轨道,集合并对接。整个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表面。由于当时在轨道中集合多艘航天器的经验较少,且地球轨道拼装航天器是否可行也是未知数,所以此计划未被采纳。

月球表面集合:此计划需要两艘航天器被发射:一艘自动航天器携带推进系统,先期登月;载人航天器晚些发射。推进系统在月球表面被移至载人航天器上,然后返回地球。

月球轨道集合:这个方案由约翰·C·霍博尔特的团队提出。这种方案是一艘较大的航天器,称为指令/服务舱,携带一艘装载宇航员的登月航天器,称为登月舱。指令/服务舱携带从地球到月球并返回的燃料和生活必需品,以及进入地球大气层所需要的隔热板。进入月球轨道之后,登月舱与指令/服务舱分离,并降落在月球表面;指令/服务舱留在月球轨道。3名宇航员中的1名留在指令/服务舱中。登月完成之后,登月舱重新起飞,与指令/服务舱在月球轨道集合,并返回地球。

与其他几个方案不同,月球轨道集合只需要一艘很小的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表面,使返回时在月球上起飞航天器的质量大大减小。通过将登月舱的一部分留在月球上,登月舱起飞质量得以再次减小。

登月舱本身分为两部分,包括降落部分和起飞部分,前者用于在登月时降落,后者在任务完成后起飞与指令/服务舱会合并返回地球。由于航天器质量减轻,一次任务只需要一次单独的火箭发射。当时的顾虑是次数较多的对接和分离所提出的技术难度。

包括论证飞船登月飞行轨道和确定载人飞船总体布局。从“阿波罗”号飞船的4种飞行方案中选定月球轨道集合方案,相应地确定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组成飞船的总体布局方案。

出处来源:阿波罗登月方案http://114.xixik.com/project-apollo/

阿姆斯特朗究竟说了什么?

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表面这一历史时刻时,曾道出了一句被后人奉为经典的话——“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这只是一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但一项语言分析证实,阿姆斯特朗在说出这句登月名言时遗漏了一个单词“a”。

有新证据显示,阿姆斯特朗富有灵感的登月“开场白”完全是临场发挥,而不是美国宇航局或者白宫事先为他准备的台词。根据语音记录,他当时所说的是“One small step for man.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由于这句话中的“man”和“mankind”在很大程度上都可被理解为同样的意思,也就是“人类”,因此也可以翻译为“这只是我一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但在重返地球后,阿姆斯特朗却解释说,他认为自己说的应该是“one small step for a man”,也就是“一个人的一小步”。经过分析,研究人员表示,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但却有一丝诗的风格和味道。从其韵律和对称性来看,阿姆斯特朗的登月名言完美地诠释了这个具有史诗性的历史时刻。

语言学家在分析尼尔·阿姆斯特朗著名的登月演讲录音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由于一个英文方言发音的不同可能导致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的讲话被误解。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搭乘的鹰号着陆舱降落在月球表面,当他踏上月球表面时,说道: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的一大步,原文为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而大多数观看了现场直播的人们认为自己没有听到前半句的“a”,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问题就出现在这个“a”是否被阿姆斯特朗读出,根据登月录音文件显示,似乎阿姆斯特朗这句话中没有“a”,但是阿姆斯特朗在返回地球后认为自己当时说的就是“for a man”。来自密歇根州大学和俄亥俄州大学的语音学家在分析了1969年这段录音后认为,这个问题的出现可能与英文方言有关,由于阿姆斯特朗具有一定的俄亥俄州口音,通常情况下会连读“for a man”,把中间的“a”掩盖了。此外,录音设备的故障也可能导致了连读部分无法完全被观众听懂。

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劳拉·迪利(Laura Dilley)博士对阿姆斯特朗的话进行了声学分析,结果与事实相符合,如果当时阿姆斯特朗真的说了“a”,那么听起来有些像一些语气词,比如“呵”的意思。由于俄亥俄州口音的缘故,加上录音设备出现了一些故障,导致了人们很难证实阿姆斯特朗是否真的说了“a”。为了进一步验证,研究人员还用“R”字母进行替代验证,并考虑了地月间信号传输质量问题,确认了质疑区间持续大约0.127秒。

澳大利亚计算机程序员彼得·福特通过声波软件进行分析,发现似乎缺少了“a”,由于持续时间太短,几乎无法被听到。无论阿姆斯特朗到底说了什么,这已经不太重要,这位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在2012年八月去世,这句著名的话也将成为一个不需要解开的迷。

出处来源:阿姆斯特朗究竟说了什么?http://114.xixik.com/project-apollo/

阿波罗11号登月的内幕

内幕1.登月美国国旗今何在?

世界各国对美国是否真的踏上月球一直争论不休。毕竟在二十世纪的时候,各国的科学技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而且到现在一直没有国家再次登陆月球。即便是美国,在此后的50多年时间里也没有再次登陆月球。有人可能会好奇,美国插在月球上的国旗现在怎么样了?

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中插在月球表面的那面美国国旗,一直是“月球阴谋论”中饱受质疑的主角。据“登月第二人”巴兹·奥尔德林回忆称,当他们驾驶“鹰号登月舱”飞离月球表面时,他们看到火箭引擎强大的冲击波立即将这面美国国旗“刮”倒在地,躺在月球尘土中。

在美国宇航局的6次载人登月任务中,共有6面美国国旗被插在了月球上。曾有猜测由于月球上的太阳紫外线极其猛烈,而且这些国旗均是尼龙制成的,因此,随着时间流逝,月球上的美国国旗可能早就化为灰烬了。事实真相果真如此吗?

有很多人通过观察美国宇航局提供的登月照片产生一些质疑,但是美国科学家都能一一作出解答。比如,月球引力比地球小的多,为什么宇航员没有高高的跳跃?科学家的解释是宇航服实在太重,所以宇航员没法实现跳跃。另外一个值的关注的就是月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风,插在月球上面的美国国旗怎么是展开的?科学家答道,国旗使用特殊材料制成,并且国旗上还有两根横杆用来支撑着国旗展开。

随着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卫星也能在宇宙中拍摄到月球的照片。通过近距离的观察,科学家依稀能够看到当年美国插在月球上的那面国旗

在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的6次登月之旅中,每一次宇航员都会在月球表面插上一面国旗,作为美国成功登月的标志。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月球探测器发回的最新照片可以看到,除1969年第一次成功登月后留下的那面国旗外,其余5面仍然直立在月球上。

月球探测器发回的最新图像显示,随着月球围绕自己的轨道运行,这些美国国旗产生了阴影,据此科学家得出了它们还处于直立状态的结论。

内幕2.他是“月球撒尿第一人”

尽管尼尔·阿姆斯特朗是举世皆知的“登月第一人”,但第二个踏上月球表面的美国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也创下一项纪录他成了第一个站在月球上撒尿的人。

奥尔德林回忆称,当他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表面的泥土后,内心激动的他突然来了尿意,于是当数百万电视观众通过电视屏幕观看登月直播时,奥尔德林竟站在月球表面小起便来。当然,奥尔德林的小便并没有落到月球尘土上,而是流进了太空服里面安装的一根管子中。

内幕3.月球尘土气味像“火药”

月球上实际上很难闻。在为期8天的任务期间,三名宇航员都待在狭小的太空舱中,本来就局促的环境被水弄得更糟。迈克尔-柯林斯在2001年的回忆录中写道:“由于应用燃料电池技术时氢气和氧气无法完全结合成水,因此饮用水中含有氢气泡,这些气泡引发肠胃气胀,这导致舱内充满了不好闻的气味,这使我想起湿漉漉的狗和沼泽气体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当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坐登月舱返回绕月球轨道运行的“阿波罗11号”飞船上,他们脱下了宇航服上的头盔,这时他们突然闻到了一股强烈的怪异的气味。

当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从月球上返回鹰号登月舱时,他们能够闻到太空服上留下的月球尘埃的味道。在2009年的回忆录《壮丽的荒凉(Magnificent Desolation)》中,奥尔德林把它描述为“一种刺鼻的金属气味,像火药或者爆竹爆炸后空气中的气味”。阿姆斯特朗在2001年的《阿波罗——月球远征(Tracking Apollo to the Moon)》一书中将之描述为“壁炉里的湿灰”。

内幕4.“阿波罗”算不过手机

事实上,NASA一开始也对“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任务能否成功心里丝毫没底。因为“阿波罗”飞船的计算机处理能力还不如一部现代手机。“阿波罗11 号”任务计算机工程师杰克·加曼说:“我们地面控制中心的监控屏幕和设备摆满了整个房间,但所有这些设备的总处理能力,只相当于一台现在的笔记本电脑。而“阿波罗11号”飞船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就更加原始了,它的处理能力大约在一块电子表和一部手机之间。”

而“鹰号登月舱”和现代的太空舱相比也十分脆弱形同玩具,“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主管吉恩·克朗兹说:“如果你用手指狠狠地戳向它的墙壁,说不定能将它戳个洞,因为它的墙壁只有两层铝箔那么厚。”

内幕5.一支旧圆珠笔成“救星”

另一个鲜为人知的内幕是,由于“鹰号”登月舱的一个潜在故障,登月宇航员差一点就永远被困在月球上。

据悉,“鹰号”登月舱准备飞离月球表面时,只剩下一个引擎可以工作。更让人绝望的是,这个引擎在地球上进行的多次测试中,至少有一半测试都以失灵告终。奥尔德林后来回忆说:“我们没有过多担心这个问题,而是尽力修复引擎故障。”

不过,雪上加霜的是,发动登月舱引擎的电路开关也失灵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尽力保持平静,和地面控制中心商量着各种解决办法。在一切尝试都无效果后,奥尔德林做出了最后的努力,他拿起一枝杜罗(Duro)的毡头笔,将圆珠笔顶端的铜芯卡进了电路中。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引擎启动了!一枝圆珠笔挽救了“人类登月任务”。奥尔德林在2016年的回忆录《没有遥不可及的梦想(No Dream is Too High)》中写道,“因为那是电气设备,我决定不把自己的手指放进去,或者使用任何末端带金属的东西。我的制服的肩膀口袋中有一只毡头笔,为了防止我的尝试失败,我把倒计时程序提早了数小时。我把笔插入断路器开关原来所在的小开口中,我确信这把笔可以充当临时开关,我们将离开月球了。”

内幕6.宇航员返回后被隔离3周

1969年7月24日,三位宇航员从月球返回地球,他们从左至右依次是: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和奥尔德林。透过“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的活动隔离舱的窗户,美国总统尼克松和三位宇航员互致问候。

当“阿波罗11号”的3名宇航员安全返回后,他们并没有能够立即回到家中,和自己的家人见面。

当时,他们在一个无菌的密室中被隔离了整整3个礼拜。因为美国宇航局担心宇航员可能会从月球上带回某些不为人知的太空病毒,从而给对这种病毒毫无免疫能力的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直到3个星期的隔离期结束,美国宇航局的医学专家才认为3名宇航员没有被地外病毒感染,将他们放出“隔离室”和家人团聚。

内幕7.白宫事先准备“登月悼词”

美国当时的总统尼克松十分担心“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会以失败告终,他坚持要求演讲稿撰写人事先为他准备一份宇航员遇难的悼词。为防患于未然,白宫演讲稿撰写人比尔·萨菲尔在1969年7月18日写出了感人肺腑的“登月悼词”,并将其打印出来交给了白宫官员哈里·哈德曼。

这份悼词以悲痛的语调写道:“命运决定这些前往月球探险的人将永远在月球上安息,这些勇敢的男子汉早就知道,他们没有任何回来的希望,不过他们也知道,由于他们的牺牲,人类将拥有更多的希望。他们已经将生命献给人类最崇高的目标:对真相和知识的追寻。在他们的探险过程中,他们让全世界的人类都凝聚到了一起;由于他们的牺牲,他们让人类这个物种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在古时候,人们会仰望天空的群星,仰视着每个星座所代表的神话英雄;而现在,我们会做相同的事情,不过我们凝望的英雄却拥有人类的血肉之躯。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对未知的探索,他们将成为第一批探索者,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此外还有一份备忘录,是要为上述两名“阿波罗11号”太空人,一旦未能与由另一名太空人柯林斯驾驶的指令舱重新联系,和未能安全返回地球时,作出的准备。该篇备忘录给尼克松列出多项指示,例如总统应该强忍悲伤,联络“准遗孀”们致以慰问,然后向美国以至全世界发表一篇令人动容和思想深邃的演说。根据备忘录,一旦两名太空人的家属接获通知,美国太空总署就会要求工作人员“中止通讯”,这意味着二人将在太空中慢慢地死去,或者自行结束生命。休斯敦的控制中心中止通讯的那一分钟,一名神职人员将要以办理海葬的方式,引领他们的灵魂走向“深处的最深处”。

尼克松然后就要发表那篇事先准备好的演说。

幸运的是,尼克松最终也没有机会使用这份“登月悼词”,执行这篇备忘录,“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成功完成任务返回了地球。这份“登月悼词”在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尼克松私人文件中沉睡了数十年时间后才浮出水面。

内幕8.宇航员回来要填写海关申报表

三名宇航员从月球返回地球时降落在太平洋夏威夷西南海面。在夏威夷时,他们必须像所有旅游者那样填写海关申报表。在“自何处出发”一栏中,他们简单地填写了“月球”, 申报物品栏中则填写了他们将带到美国的“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细读这张申报表。这样珍贵的岩石样品也得走报关程序,这是太讲规矩呢,还是海关权力太大?巴兹·奥尔德林还说,当年有一些沾染了月球尘土的物品丢入了太平洋,如果真有什么奇怪的细菌的话,这可是下一部哥斯拉电影的好题材。他又开起了玩笑:“我要这部电影的版权!”

月球上并没有发射基地,阿波罗飞船是怎么返回地球的?

花絮

人类在月球上吃的第一样食物是圣餐饼。在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着陆几分钟后,他们请求接下一小会暂时关闭录音设备。在这段时间内,作为当地基督教长老会的一名长老,他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圣餐仪——阅读经文和吃圣餐饼。他自己描述道,“我吃了一小块圣餐饼,喝了葡萄酒。我感恩于把两名年轻宇航员带到宁静之海的人类智慧和精神。有趣的是,当时我心想,在月球上喝的第一口酒和吃的第一样食物都带有圣餐的意味。”

除了美国国旗阿波罗11号宇航员们还在月球上留下了纪念俄罗斯宇航员的纪念章。其中包括“太空第一人”俄罗斯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以及弗拉基米尔-科马罗夫,他们都悲剧般地去世。加加林因飞机失事而遇难。科马罗夫的死亡尤其令人震惊。据称,他预感在1967年的太空任务中自己会有去无回,但没有退出,因为加加林是他的替补者,他不希望加加林死。在那次把人类送往地球轨道的任务中,在太空舱重返地球大气层时他因主降落伞没有弹出而遇难身亡。

“鹰”号登月舱错过了预定着陆点,而且当时宇航员们眼前的地面并非毫无障碍的平原,而是一个陨石坑。当时飞行员尼尔-阿姆斯特朗驾驶着登月舱着陆在距离预定着陆点6.4公里的地方,而着陆所需燃料剩余不足一分钟。

两名宇航员在着陆月球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鹰号登月舱已降落。”阿姆斯特朗的这句话十分著名,但并不是答案。根据任务记录,在登月舱接触月球地面后,奥尔德林先说“轻轻接触(Contact light)”,这才是他们着陆后说的第一句话。随后他们进行了简要地检核,然后阿姆斯特朗才说出“鹰号登月舱已降落。”这句话。

到月球的人寿保险费远远超出了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的经济承受能力。对此,他们采取了其他措施。他们在出发前,在数百张明信片上签了名。如果他们没能回来,他们的亲人就可以出售这些明信片。如今,这些明信片偶尔会出现在太空纪念品拍卖会上,售价达数千美元。

出处来源:阿波罗11号登月的内幕http://114.xixik.com/project-apollo/

阿波罗登月是骗局吗?

就在人类登月数年后,一些质疑阿波罗载人登月真实性的报道不断刊出,并就此发表了诸多质疑:“美国阿波罗计划是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美国登月是在模拟月球环境的实验室里进行的”,这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观点一经抛出,再次掀起了人类对阿波罗计划的热议。然而,美国官方对此却并未做出任何回应。美国政府的这一态度,更是引起了人们的诸多猜测。

美国登月到底是真是假?只能说这个世界太过盛行“阴谋论”,美国载人登月绝非造假,更不可能是造假。最近几十年美国人没有再次登月,除了美国人已经储备了登月的技术外,主要跟登月的性价比有关,月球上的资源以人类的技术条件尚不具备开发的能力,被传的神乎其神的氘资源开采利用起来并不比地球上多有优势。

阿波罗登月计划阴谋论(摘选)

NASA公布8400多张阿波罗登月照 反驳“登月造假”论

阿波罗登月造假?这几张照片要掩盖什么?

中国探月首席科学家四大理由驳斥骗局说

具体质疑与解释,最为常见的登月阴谋论支持者的质问,主要在于以下几点,实际上都已经被科学地解释:

1,质疑:太空人插美国国旗时,国旗明显被风吹动,但月球上应无空气。

解释:国旗上有金属杆支撑,在真空下因为没有空气的阻碍,因此金属杆的惯性动作能维持较长时间;流言终结者亦有在真空中作出实验证明此点。

2,质疑:登月照片中没有星星。

解释:月球没有空气,因此物体能直接反射阳光,底片如果曝光时间长至能映出星星,则会造成曝光过多而不能映出要映的太空人和登月器材。

3,质疑:登月艇降落点相片没有撞击地面的坑洞。

解释:因为有使用反向喷射,着陆并不是硬性撞击,因此没有坑洞。

4,质疑:登月艇降落时会喷射减速,并吹走附近沙土,因此不可能留下太空人的脚印。

解释: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喷射不会造成乱流,只有登月艇下方的尘土会被吹走,而且只会散布在旁边。

5,质疑:月球上唯一光源应为太阳,但照片中在阴影中的物体还是有反光,因此是有经过器材补光。

解释: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此为地球上看的月球15倍大小,及100倍光度;而且月球表面反光度很高,有着像反光板的作用(根据流言终结者的资料,月面反光度约为10%)。

6,质疑:在单一光源(太阳光)下的影子应该是平行的,但登月照片中的影子不是平行。

解释:月球地表并非平坦,在斜坡上的影子并非和平地上的影子平行是正常现象。另外,如果有多个光源,不可能只有一个阴影,因此唯一解释为地面不平坦,不可能为多个光源。

7,质疑:多幅不同的照片背景都一样,证明背景只是一个布景板。

解释:多幅照片中的背景是同一座远处的山,而且各照片中都有角度差异,而非完全一样;如果是布景板,就不会出现角度差异。

8,质疑:登月艇中的太空人只要稍微走动就会让登月艇偏离轨道然后坠毁。

解释:这是对登月艇的控制不熟所想像出来的谬误,实际上登月艇能自动调整反应。

9,质疑:登月艇的脱离火箭没有喷射时的火焰,因此一定是用吊机吊起来而非火箭。

解释:人不能用肉眼看到的火焰很多,登月艇的燃料本来就是会作出人肉眼看不到的喷焰;喷射战机的喷焰也是同样的道理。

10,质疑:登月艇的脆弱性与发动机功率明显不如登月火箭,不可能脱离月球重力圈。

解释:月球重力仅地球1/6,且没有大气,需要耗费的燃料远远比脱离地球表面小得多。且脱离月球重力圈是指挥舱与服务舱的事情,登月小艇仅需回到绕月轨道即可。

11,质疑:把登月影片用慢镜重播就能发现和地上的动作一样,因此只是在地球拍摄后用不同速度来假造月球低重力的假象。

解释:登月车扬起的尘土都是用抛物线轨迹回落至地面,而非像地球有空气的状况下受到空气阻力而四散;另外,各动作就算速度配合地球一般动作的状况下,还是有所不同,流言终结者亦曾以各种好莱坞拍摄手法试图伪造出相同的照片,还是不能作出相同的动作片段,只有在模拟低重力的飞机上才可以作出一样的动作,但飞机的低重力时间及空间不足以拍摄登月片段,证明片段不可能在地球重力下伪造。

12,质疑:月球上没有大气及液态水份,脚印不可能那么清楚。

解释:正是因为月球上没有这些东西,因此沙土并不像地球上那样被风化变成圆粒状而容易崩溃;沙粒呈更不规则的型态,使得没有水份也还是不易于改变排列,此实验经由流言终结者测试,证明没有水份及真空状态下,不规则状的沙土还是能给予清晰的脚印。

13,质疑:拒绝配合的太空人都已死亡。

解释:阴谋论者无法证实意外死亡的太空人均是“拒绝配合”。

14,质疑:美国1960年代时的登月计划在10年内从无到有,却接连40多年未再登月,今日科技较先前进步,登月却需要准备整整20年以上才能于2019年6月重新返月,前前后后竟整整相隔了50年。请参见月球探测任务列表#长远计划、星座计划及猎户座太空船。

解释:发展目标不同,当年仅需登月插美国国旗即可,后续美国国会以及民众以太空探测无益民生、美国参加越战为理由,常常删除探测预算,并要求太空计划转向关心地球。目前重返月球的计划以开发各种矿物及氦三矿为主,与当年插旗宣扬国威相比,其复杂度是后者无法比拟的。而且,大型计划的进行有时不能单纯以科技程度来衡量:例如人类未使用电脑前即已造出第一代核子武器、20世纪初期已经有强国的大型舰队在海洋上进行战斗,时至今日各主要国家科技能力都远胜当年,却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能力造出当年美日等级的海上舰队以及核子武器。

15,质疑:登月母带失踪。

解释:登月使用的慢电视转播,遗失的是母片转出的第一批动态胶卷,而非母片。而且目前已经找到,并重新恢复公开。

16,质疑:登月太空人,例如尼尔·阿姆斯壮、伯兹·艾德林等人,甚至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方,皆对登月之说保持沉默或未正面回应。(阴谋论之二:登月太空人部分死亡于月球,今日存活之太空人为替身。)

解释:两人回忆录均提及登月,并谴责阴谋论者“即使带他们到月球,他们也只会觉得是另一个摄影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方于2002年时曾经考虑过出版专门书籍否定阴谋论者,但是在收到大量投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此举太过抬高阴谋论的地位之后,就停止了与作者的契约。但是该书作者还是决定出版。

17,质疑:土星五号蓝图丢失,后续计划未继续使用。

解释:1.土星五号仍有实体公开展示。2.阿波罗计划结束后的太空实验室采用土星五号火箭。3.地球轨道任务不需要土星五号等级火箭推送,一如到家门口便利商店买饭不需要坐飞机。4.土星五号之设计以今日观点而言已经落伍,新火箭即将诞生。

18,质疑:英国邮报2009年8月29日报道,荷兰阿姆斯特丹RIJKS博物馆的研究人员日前证实,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阿波罗登月计划所取回并赠送与荷兰的“月球岩石”为造假。其主要成份为石化木头。此样本为1969年10月,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3名“阿波罗11号”宇航员前往荷兰访问时,赠送与荷兰前首相威廉·德里斯的礼品。

解释:当年有超过一百个国家收到月球岩石,这次的假岩石实际上也是由私人保管并非国家保管。其他百个国家并未有声称他们收到的月球岩石为假。但此事件的具体原因仍然不详。

“阿波罗登月”不仅是美国人民的成就,更是全人类的成就,也就是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时所说的“人类的一大步”。鼓吹阿波罗登月阴谋论是对人类尊严和科学家的污辱

出处来源:阿波罗登月是骗局吗?http://114.xixik.com/project-apollo/

手机版请访问阿波罗登月计划 百度搜索:


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可以保存收藏,也扫码后可以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