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节日大全专题,为你呈现中国传统节日及外国节日,世界节日,包括各种节日,纪念日的由来,习俗,日期等。查询今天是什么日子以及明天是什么日子,历史上有什么大事记。中国法定节假日:元旦(1月1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清明节(二十四节气清明当日)、劳动节(5月1日)、端午节(农历端午当日)、中秋节(农历中秋当日)、国庆节(10月1日-7日)。
节日月份速查: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农历节日
日期 | 节日名称 | 开始年度 |
---|---|---|
1月份 January | 回页首↑ | |
1月 | 1月是公历年中的第一个月,是大月,共有31天。 在北半球,1月是冬季的第二个月。 1月的节气:小寒(5~7日交节)、大寒(20~21日交节)。 英文中的1月(January)来源于古罗马的守护神双面神杰纳斯(Janus)。 | |
1月1日 | 元旦(New Year's Day) | |
1月第一个星期日 | 黑人日(Negro Day) | |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 国际麻风节(World Leprosy Day,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 1954 |
日期 | 节日名称 | 开始年度 |
2月份 February | 回页首↑ | |
2月 | 2月是公历年中的第二个月,平年有28天,闰年有29天。在历史上,曾经有3次,2月出现30天。 在北半球,2月是冬季的第三个月。 2月节气有:立春(3~5日交节)、雨水(18~20日交节)。 英文中的2月(February)来源于古罗马的Februus(斋戒月),也可能是源自于萨拜恩。 | |
2月2日 | 世界湿地日(World Wetland Day) | 1971 |
2月7日 | 国际声援南非日 | 1964 |
2月10日 | 国际气象节(International Meteorological Festiva) | 1991 |
2月14日 | 情人节(Valentine‘s Day | |
2月15日 | 中国12亿人口日 | 1995 |
2月21日 | 反对殖民制度斗争日 | 1949 |
2月24日 | 第三世界青年日(World Youth Day) | 1976 |
2月28日 |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 | |
日期 | 节日名称 | 开始年度 |
3月份 March | 回页首↑ | |
3月 | 3月是公历年中的第三个月,是大月,共有31天。 在北半球,3月是春季的第一个月。 3月节气:惊蛰(5~7日交节)、春分(20~22日交节)。 英文中的3月(March)来源于古罗马战神玛尔斯。 | |
3月1日 | 国际海豹日 | 1983 |
3月3日 | 全国爱耳日 | 2000 |
3月5日 |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 |
3月8日 | 国际劳动妇女节 | 1910 |
3月12日 | 中国植树节 | 1979 |
3月14日 | 国际警察日(节) 备注:中国媒体杜撰出的节日 | |
3月15日 |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 1983 |
3月16日 | 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 | |
3月17日 | 国际航海日 | 1978 |
中国国医节 | 1929 | |
3月18日 | 全国科技人才活动日 | 1993 |
3月21日 | 世界林业节(世界森林日) | 1972 |
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 | 1976 | |
世界儿歌日 | 1976 | |
世界睡眠日 | ||
3月22日 | 世界水日 | 1993 |
3月23日 | 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 1950 |
3月24日 |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 1996 |
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 |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 1996 |
日期 | 节日名称 | 开始年度 |
4月份 April | 回页首↑ | |
4月 | 4月是公历年中的第四个月,是全年第一个小月,共有30天。 在北半球,4月是春季的第二个月。 4月的节气:清明(4~6日交节)、谷雨(19~21日交节)。 英文中的4月(April)来源于单词aperire,表示“开”,可能意味着植物在春天开始生长。 | |
4月1日 | 国际愚人节 | |
4月2日 | 国际儿童图书日 | |
4月7日 | 世界卫生日 | 1950 |
4月21日 | 全国企业家活动日 | 1994 |
4月22日 | 世界地球日 | 1970 |
世界法律日 | ||
4月23日 | 世界图书和版权日 | 1996 |
4月24日 | 世界青年反对殖民主义日 | 1957 |
亚非新闻工作者日 | 1964 | |
4月24日 | 中国航天日 | 2016 |
4月25日 | 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 | 1986 |
4月26日 | 世界知识产权日 | 2001 |
4月27日 | 联谊城日 | |
4月30日 | 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 | |
4月第三个星期日 | 世界儿童日 | 1986 |
4月最后一个星期三 | 秘书节 | |
日期 | 节日名称 | 开始年度 |
5月份 May | 回页首↑ | |
5月 | 5月是公历年中的第五个月,是大月,共有31天。 在北半球,5月是春季的第三个月。 5月的节气:立夏(5~7日交节)、小满(20~22日交节)。 英文中的5月(May),大概是源自罗马神话中专门司管春天和生命的女神玛雅(拉丁文叫Maius),或来源于在5月庆祝节日的Bona Dea女神,或来自拉丁语词maiores(意为"较年长者")。 | |
5月1日 | 国际劳动节 | 1889 |
国际示威游行日 | ||
5月的第一个周二 | 世界哮喘日 | 2000 |
5月4日 | 中国青年节 | 1939 |
五四运动纪念日 | 1919 | |
科技传播日 | 1996 | |
5月5日 | 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 | 1994 |
5月8日 | 世界红十字日 | 1948 |
世界微笑日 | ||
5月12日 | 国际护士节 | 1912 |
5月15日 | 国际家庭(咨询)日 | 1994 |
5月17日 | 世界电信日 | 1969 |
5月18日 | 国际博物馆日 | 1977 |
5月20日 | 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 | 1990 |
中国学生营养日 | 1990 | |
5月26日 | 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 | 1993 |
5月30日 | "五卅"反对帝国主义运动纪念日 | 1925 |
5月31日 | 世界无烟日 | 1988 |
5月第二个星期日 | 母亲节 | 1914 |
救助贫困母亲日 | 1997 | |
5月第三个星期二 | 国际牛奶日 | 1961 |
5月第三个星期日 | 全国助残日 | 1990 |
日期 | 节日名称 | 开始年度 |
6月份 June | 回页首↑ | |
6月 | 英文中的6月(June)一说来源于Junius这个拉丁字族姓;另一说是根据女神之王Juno的名字命名的,Juno司生育。 | |
6月1日 | “国际”儿童节 | 1949 |
6月5日 | 世界环境日 | 1974 |
6月6日 | 全国爱眼日 | 1996 |
6月11日 | 中国人口日 | |
6月17日 |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 | |
6月20日 | 世界难民日 | 2001 |
6月22日 | 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 | |
6月23日 | 国际奥林匹克日 | 1894 |
世界手球日 | 1928 | |
6月25日 | 全国土地日 | 1991 |
6月26日 | 国际禁毒日(国际反毒品日) | 1987 |
国际宪章日(联合国宪章日) | ||
6月30日 | 世界青年联欢节 | |
6月第三个星期日 | 父亲节 | |
日期 | 节日名称 | 开始年度 |
7月份 July | 回页首↑ | |
7月 | 英文中的7月(July)来源于古罗马将军尤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又译儒略·凯撒、朱利叶斯·凯撒等)。 | |
7月1日 | 加拿大全国公众假日 | 1867 |
香港回归纪念日 | 1997 | |
国际建筑日 | 1985 | |
亚洲“三十亿人口日” | 1988 | |
7月2日 | 国际体育记者日 | |
7月7日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 1937 |
7月11日 | 世界(50亿)人口日 | 1987 |
7月26日 | 世界语(言)创立日 | |
7月28日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1914 |
7月30日 | 非洲妇女日 | 1962 |
7月第一个星期六 | 国际合作节 | 1995 |
日期 | 节日名称 | 开始年度 |
8月份 Aguest | 回页首↑ | |
8月 | 8月(August)是公历年中的第八个月份,是大月,一共有31天; 在北半球,8月是夏季的第三个月。 8月的节气:立秋(7~9日交节)、处暑(22~24日交节)。 英语中的8月(August)一词源于古代罗马帝国第一个皇帝屋大维拉丁语尊号 Augustus (奥古斯都),因为这位皇帝出生于8月,故而以自己的出生月份命名之。 | |
8月1日 |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 1927 |
8月6日 | 国际电影节 | 1932 |
8月8日 | 中国男子节(爸爸节) | 1988 |
8月8日 | 国家体育节(拟定) | 2021 |
8月15日 | 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日 | 1945 |
8月26日 | 全国律师咨询日 | 1993 |
日期 | 节日名称 | 开始年度 |
9月份 September | 回页首↑ | |
9月 | 9月是公历年中的第九个月,是小月,一共有30天。 在北半球,9月是秋季的第一个月。 9月的节气:白露(7~9日交节)、秋分(22~24日交节)。 英文中的9月(September)源自意为“七”的拉丁文septem。九月在英文里一直称为‘harvest-month’,意即“收获月”。 | |
9月3日 |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 1945 |
9月8日 | 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 | 1958 |
世界扫盲日 | 1966 | |
9月10日 | 中国教师节 | 1985 |
9月12日 | 嘻嘻日 | 2006 |
9月14日 | 世界清洁地球日 | |
9月16日 |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 1987 |
9月18日 |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中国国耻日) | 1931 |
9月20日 | 全国爱牙日 | 1989 |
9月21日 | 国际和平日 | 2002 |
9月27日 | 世界旅游日 | 1980 |
9月第三个星期二 | 国际和平日 | 1981 |
9月第三个星期六 | 全民国防教育日 | 2001 |
9月第四个星期日 | 国际聋人节 | 1958 |
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 世界心脏日 | 2000 |
世界海事日 | ||
日期 | 节日名称 | 开始年度 |
10月份 October | 回页首↑ | |
10月 | ||
10月1日 | 国庆节 | 1949 |
国际音乐日 | 1980 | |
国际老人节 | 1990 | |
10月2日 | 国际和平(与民主自由)斗争日 | 1949 |
10月4日 | 世界动物日 | 1949 |
10月8日 | 全国高血压日 | 1998 |
世界视觉日 | ||
国际左撇子日 | ||
10月9日 | 世界邮政日(万国邮联日) | 1969 |
10月10日 | 辛亥革命纪念日 | 1911 |
世界居室卫生日 | ||
世界精神卫生日 | 1992 | |
10月11日 | 声援南非政治犯日 | |
10月13日 | 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 | 1949 |
世界保健日 | ||
国际教师节 | ||
采用格林威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日 | 1884 | |
10月14日 | 世界标准日 | 1969 |
10月15日 | 国际盲人节(白手杖节) | 1984 |
10月16日 | 世界粮食日 | 1979 |
10月17日 | 世界消除贫困日 | |
10月22日 | 世界传统医药日 | 1992 |
10月24日 | 联合国日 | 1945 |
世界发展信息日 | ||
10月28日 | 世界"男性健康日" | 2000 |
10月31日 | 世界勤俭日 | |
10月31日 | 万圣节 | |
10月第一个星期一 | 国际住房日 | 1982 |
10月第二个星期三 |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 1990 |
每年重阳节 | 中国老年节(义务助老活动日) | 1989 |
日期 | 节日名称 | 开始年度 |
11月份 November | 回页首↑ | |
11月 | 11月是公历年中的第十一个月,公历11月是小月,30天。 在北半球,11月是秋季的第三个月。 11月的节气:立冬(7~8日交节)、小雪(22~23日交节)。 英文中的11月(November),即拉丁文“9”的意思。 | |
11月8日 | 中国记者节 | 2000 |
11月9日 | 中国消防宣传日(消防节) | 1992 |
11月10日 | 世界青年节(日) | 1946 |
11月14日 | 世界糖尿病日 | |
11月17日 | 国际大学生节(国际学生日) | 1946 |
11月20日 | 世界儿童日 | 1990 |
11月21日 | 世界电视日 | 1996 |
世界问候日 | 1973 | |
11月第四个星期四 | 感恩节 | |
日期 | 节日名称 | 开始年度 |
12月份 December | 回页首↑ | |
12月 | 英语中的12月December,即拉丁文“10”的意思。 | |
12月1日 | 世界艾滋病日 | 1988 |
12月2日 | 废除一切形式奴役世界日 | 1986 |
12月3日 | 世界残疾人日 | 1992 |
12月4日 | 中国法制宣传日 | 2001 |
12月5日 | (经济和社会发展)国际志愿人员日 | 1985 |
世界弱能人士日 | ||
12月7日 | 国际民航日 | |
12月9日 | "一二·九"运动纪念日 | 1935 |
世界足球日 | 1995 | |
12月10日 | 世界人权日 | 1950 |
12月11日 | 世界防治哮喘日 | 1998 |
12月12日 | 西安事变纪念日 | 1936 |
12月13日 |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 1937 |
12月15日 | 世界强化免疫日 | |
12月20日 | 澳门回归纪念日 | 1999 |
12月21日 | 国际篮球日 | |
12月24日 | 平安夜 | |
12月25日 | 圣诞节 | |
12月29日 |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 1994 |
12月第二个星期日 | 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 |
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乃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 等。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等,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朝,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朝,汉朝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朝,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中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嘻嘻网节日大全专题主要介绍汉民族的一些较大的传统节日,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中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众多的民族节日是一份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
中国节日大全表
农历时间 | 节日名称 | 节日英文名 |
---|---|---|
正月初一 | 春节 | Spring Festival |
正月初五 | 路神生日 | Magical Birthday of Road |
正月十五 | 元宵节 | Lantern Festival |
二月初二 | 中和节/龙抬头节 | Zhonghe Festival |
四月初四 |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 Cold food festival |
五月初五 | 端午节 | Dragon Boat Festival |
六月初六 | 天贶节/姑姑节 | |
七月初七 | 七夕情人节 | Tanabata Festival/ Chinese Valentine's Day |
七月十五 | 盂兰盆节(鬼节) | Hungry Ghost Festival |
七月卅十 | 地藏节 | |
八月十五 | 中秋节 | Mid-Autumn Festival |
九月初九 | 重阳节 | Double Ninth Festival |
十月初一 | 寒衣节 | Winter Clothing Festival |
腊月无定日 (根据二十四节气) | 冬至节 | Winter Solstice |
腊月初八 | 腊八节 | Laba Festival |
腊月二十四 | 小年 | Lunar Year |
农历腊月廿九或卅十 | 除夕 | New Year's Eve |
备注:红色加粗为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大全:http://114.xixik.com/festival/
农历己亥猪年(2019-2020)传统节日时间表
节日 | 节日时间 | 节日 | 节日时间 | 节日 | 节日时间 |
---|---|---|---|---|---|
春节 | 2019年02月05日 | 元宵节 | 2019年02月19日 | 龙抬头 | 2019年03月08日 |
清明节 | 2019年04月05日 | 端午节 | 2019年06月07日 | 七夕节 | 2019年08月07日 |
中元节 | 2019年08月15日 | 中秋节 | 2019年09月13日 | 重阳节 | 2019年10月07日 |
寒衣节 | 2019年10月28日 | 下元节 | 2019年11月11日 | 腊八节 | 2020年01月02日 |
小年 | 2020年01月17日 | 除夕 | 2020年01月24日 |
农历庚子鼠年(2020-2021)传统节日时间表
节日 | 节日时间 | 节日 | 节日时间 | 节日 | 节日时间 |
---|---|---|---|---|---|
春节 | 2020年01月25日 | 元宵节 | 2020年02月08日 | 龙抬头 | 2020年02月24日 |
清明节 | 2020年04月04日 | 端午节 | 2020年06月25日 | 七夕节 | 2020年08月25日 |
中元节 | 2020年09月02日 | 中秋节 | 2020年10月01日 | 重阳节 | 2020年10月25日 |
寒衣节 | 2020年11月15日 | 下元节 | 2020年11月29日 | 腊八节 | 2021年01月20日 |
小年 | 2021年02月04日 | 除夕 | 2021年02月11日 |
农历壬寅虎年(2022-2023)传统节日时间表
节日 | 节日时间 | 节日 | 节日时间 | 节日 | 节日时间 |
---|---|---|---|---|---|
春节 | 2022年02月01日 | 元宵节 | 2022年02月15日 | 龙抬头 | 2022年03月04日 |
清明节 | 2022年04月05日 | 端午节 | 2022年06月03日 | 七夕节 | 2022年08月04日 |
中元节 | 2022年08月12日 | 中秋节 | 2022年09月10日 | 重阳节 | 2022年10月04日 |
寒衣节 | 2022年10月25日 | 下元节 | 2022年11月08日 | 腊八节 | 2022年12月30日 |
小年 | 2023年01月14日 | 除夕 | 2023年01月21日 |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
中国的元旦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虫儿。在农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中引龙回。有趣的是,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现在的“龙须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小孩这天剃头理发,叫“剃龙头”。妇女在这天还不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伤龙眼。也还有以蜡烛照房子墙壁,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之语。不过这个节日现已被人们遗忘了,但吃春饼等习俗至今还有。
公立4月5日前后为二十四节气之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踏青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习俗。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如馨谥艺,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把屈原的尸体吃了,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农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是夕,陈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穿七孔针。据说先穿完者为巧。“乞巧节”,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参加,故称“少女节”。
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传说中地官的生日,所以又称“鬼节”。佛教徒这天要设“盂兰盆”,施斋供僧,举行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场、放河灯等宗教活动。中国大约是在梁武帝时(六世纪上半叶)始设“盂兰盆斋”的。现在,设“盂兰盆”的在民间少见,但放河灯的习俗却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下来。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欢聚。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重阳”、“重九”之名,肇于三国时代。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此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正是游历的好季节,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二是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三是饮酒赏菊。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观赏千姿万态的秋菊,喝几盅菊花酒,也重阳节的乐事。四是食重阳糕。人们把粮食制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可步步高升。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早先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后来成为民间习俗,以示五谷丰登。腊八粥原有的宗教意味逐渐隐退,到如今实际上已成为色味俱佳的节令美食。 有关专家指出,腊八节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根据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根据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根据2013年12月1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三次修订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15-34岁的人为青年)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2022年法定节假日(公共节假日)
节日 | 日期 | 天数 | 2019年法定节假日 | 2020年法定节假日 | 2021年法定节假日 | 2022年法定节假日 | 2023年法定节假日 |
---|---|---|---|---|---|---|---|
元旦 | 公历1月1日 | 3 天 | 12月30日 - 01日 | 01月01日 | 01月01日 - 03日 | 01月01日 - 03日 | 01月01日 - 03日 |
春节 | 农历正月初一 | 7 天 | 02月04日 - 10日 | 01月24日 - 30日 | 02月11日 - 17日 | 01月29日 - 06日 | 01月21日 - 27日 |
清明节 | 公历4月4日或5日 | 3 天 | 04月05日 - 07日 | 04月05日 - 07日 | 04月03日 - 05日 | 04月03日 - 05日 | 04月05日 |
劳动节 | 公历5月1日 | 3-5 天 | 05月01日 - 04日 | 05月01日 - 05日 | 05月01日 - 05日 | 04月30日 - 04日 | 04月29日 - 03日 |
端午节 | 农历五月初五 | 3 天 | 06月07日 - 09日 | 06月25日 - 27日 | 06月12日 - 14日 | 06月03日 - 05日 | 06月22日 - 24日 |
中秋节 | 农历八月十五 | 3 天 | 09月13日 - 15日 | 10月01日 - 08日 | 09月19日 - 21日 | 09月10日 - 12日 | 09月29日 - 30日 |
国庆节 | 公历10月1日 | 7 天 | 10月01日 - 07日 | 同上 | 10月01日 - 07日 | 10月01日 - 07日 | 10月01日 - 06日 |
中国法定节假日:http://114.xixik.com/festival/
中国实行周末双休制还不足30年
在1994年3月之前,中国一直实行单休制度,即每周天公休一天。上班族只能把所有的家务活都放在周日干,那时流行这样一个说法:“战斗的星期天,疲劳的星期一。”
这种制度最早始于49年建政之初,正处于战争年代,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和经济水平都比较低下,因此实行单休制度是比较合理的选择。这样做不仅可以保证生产和劳动的连续性,还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仅有一天的休息时间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了。
1994年3月1日:实行职工每日工作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44小时的工时制度,即“1+2”休假制度。每逢大礼拜,可以休息两天,而在小礼拜就只休息一天。1994年3月5日,一个星期六。这是我国新工时制实行的第一个休息日,人们感到了一个不小的“解放”。显然人们对当时第一个五天半工作日还不习惯,当时一家报纸有这样的新闻:轮到第一个双休日(当时是隔周休息一个星期六),全市有几十个单位的工作人员忘了“今天我休息”,照常一大早赶到单位。另一个不适应表现在人们对双休日的利用方面。有些人在第一个双休日里并没有觉得特别轻松,倒是觉得很没意思,呆在家里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1995年3月2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签署了国务院第174号令,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决定自1995年5月1日起实行双休日,即“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规定从当年的5月1日之后改为每周工作时间40小时,即家喻户晓的双休日工作制。这种制度的出现,首先是为了保障工人和职工的权益,同时也符合国际惯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从此之后,双休制成为了我国逐渐普及和推广的工作制度,也日益成为民众和工作者所期望的生活方式。
新工时制使人们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同时也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过渡的作用。星期六成了周末,电视台也纷纷调整节目编排,每逢周末,安排许多综艺娱乐、文艺晚会之类的节目。社会上增加了花样繁多的双休日活动,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双休日制度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和提高,给商家也带来了不小的财富。
在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一些地区和企业开始尝试调休制度。调休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或者缩短工作日等方式,累计一定的工作时间后,以调整节假日的方式进行休假。在这种制度下,虽然每周只休息一天,但是可以通过调休的方式,让员工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获得一段比较长的假期,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对于调休制度的实施,一些网友表示难以接受。主要的原因是,调休制度下的单休无法满足人们的休息需求,很多人感觉工作压力非常大,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和空间。一方面,这可能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休闲需求的增加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公司或者管理部门制定的调休政策不够合理、灵活有关。例如,一些企业可能会将周末与周中的休息时间错开,由此导致员工在家庭和社交生活上存在困难;又如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会要求员工连续工作数天或者多个周末,从而影响员工的健康和生产效率。
单休制度和双休制度各有优劣。单休制度可以保证生产和劳动的连续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双休制度则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有利于提高生活幸福感、促进社会发展和稳定。调休制度则是在这两种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单休制度的优点,同时又具有一些双休制度的特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制度的实施都需要考虑到当地的特殊情况和人民的需求,制定出合理、适宜的政策才能够获得长期的支持和认可。
1999年,国务院公布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7天的长假。“黄金周”的概念是在国办发[2000]46号文件下达后才明确提出的。
2008年,五一长假在实行了十年后被取消,相应的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中国传统节日。放假总量较之前增加了一天。
2023年1月法定节假日(元旦3天,春节7天)
2023年2月无法定节假日
2023年3月无法定节假日
2023年4月法定节假日(清明节1天,劳动节2天)
2023年5月法定节假日(劳动节3天)
2023年6月法定节假日(端午节3天)
2023年7月无法定节假日
2023年8月无法定节假日
2023年9月法定节假日(中秋节2天)
2023年10月法定节假日(国庆中秋节6天)
2023年11月无法定节假日
2023年12月无法定节假日
2023年中国法定节假日大全,2023中国放假安排
嘻嘻网据2022年12月0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公布2023年中国法定节假日:
一、元旦: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放假调休,共3天。
二、春节:1月21日至27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28日(星期六)、1月29日(星期日)上班。
三、清明节:4月5日放假,共1天。
四、劳动节:4月29日至5月3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3日(星期日)、5月6日(星期六)上班。
五、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六、中秋节、国庆节: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共8天。10月7日(星期六)、10月8日(星期日)上班。
根据《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只在春节、清明、劳动节、国庆四个节日。
解读202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一如既往的没有惊喜……
元旦看似放3天假,其中有2天是周末,实际也就放1天假,当然法定元旦就是1天。
春节看似放7天假,其中有2天是周末,2天是调休,实际也就放3天假。
清明节放1天假,前不着周末,后不着周末,刚好在周三,实际法定也就放1天假。
劳动节看似放5天假,其中有2天是周末,2天是调休,实际也就放1天假。
端午节看似放3天假,其中有2天是周末,实际也就放假1天。
中秋节看似放2天假,其中1天是周六,实际也就放假1天。
国庆节看似放6天假,其中有1天是周末,2天是调休,实际也就放3天假。
法定节假日 | 放假时间 | 调休上班日期 | 放假天数 |
---|---|---|---|
元旦 | 01月01日 ~ 01月03日 | 无 | 3天 |
春节 | 01月21日 ~ 01月27日 | 01月28日(星期六)、01月29日(星期日)上班 | 7天 |
清明节 | 04月05日 | 无 | 1天 |
劳动节 | 04月29日 ~ 05月03日 | 04月23日(星期日)、05月06日(星期六)上班 | 5天 |
端午节 | 06月22日 ~ 06月24日 | 0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 3天 |
中秋节 | 09月29日 ~ 09月30日 | 无 | 3天 |
国庆节 | 10月01日 ~ 10月06日 | 10月07日(星期六)、10月08日(星期日)上班。 来源:中国法定节假日 http://114.xixik.com/festival/ | 7天 |
2023年非法定节假日、特定人群节日
节日与纪念日 | 放假时间 | 放假人群 | 放假天数 |
---|---|---|---|
妇女节 | 3月8日 | 妇女 | 半天 |
青年节 | 5月4日 | 14-28周岁的青年 | 1天 |
儿童节 | 6月1日 | 未满14周岁的的少年儿童 | 1天 |
建军节 | 8月1日 | 现役军人 | 半天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2022年美国联邦节假日(US federal holidays)
日期 | 时间 | 节假日中文名 | 节假日英文名 |
---|---|---|---|
1月1日 | 星期六 | 新年 | New Year's Day |
1月17日 | 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 | 马丁路德金纪念日 | Martin Luther King Jr. Day |
2月21日 | 2月的第三个星期一 | 华盛顿日/总统日 | Washington’s Birthday Presidents' Day |
5月30日 | 5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一 | 阵亡烈士纪念日 | Memorial Day Decoration Day |
6月19日 | 星期一 | 六月节 | Juneteenth |
7月4日 | 星期一 | 独立日 | Independence Day |
9月5日 | 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 劳工节 | Labor Day |
10月10日 | 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 | 哥伦布日 | Columbus Day |
11月11日 | 10月的第四个星期一 | 退伍军人节 | Veteran's Day |
11月24日 | 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 感恩节 | Thanks Giving Day |
12月25日 | 星期一 | 圣诞节 | Christmas Day |
上述是美国联邦假日,美国每个州还有自己的节日。以上节假日中独立日放假三天、圣诞节放假一天半,其余的都是一天。通常情况下若节日在周六,则提前至周五休假;若节日在周日,则延后至周一休假。如果连上周六日可以连休三天。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文化是多元性的,节假日也是丰富多彩,主要以宗教节假日、重大事件纪念日为主。
美国11个联邦假日:新年/元旦、马丁·路德·金纪念日 (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 、总统日(华盛顿诞辰日) (2月的第三个星期一) 、阵亡将士纪念日 (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六月节(6月19日)、独立纪念日 (七月四日) 、劳工节 (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哥伦布日 (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 、退伍军人节 (11月11日) 、感恩节 (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圣诞节。
1971年生效的美国统一假期法案(Uniform Monday Holiday Act)对美国国家节假日有了比较一致的规定。美国国家政府雇员一般无需在联邦法定假期上班。美国一些州或地方政府、公立学校大多将联邦假日作为雇员休息日。私人企业、公司则往往有选择地将某些联邦假日作为休息日。
1986年1月20日,星期一,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庆祝第一个官方的马丁·路德·金日,这是唯一一个纪念美国黑人的联邦假日。马丁·路德·金,将“非暴力”和“直接行动” 作为社会变革方法的最为突出的倡导者之一。马丁·路德·金为黑人谋求平等,发动了美国的民权运动,功绩卓著,闻名于世。金在成为民权运动积极分子之前,是黑人社区必有的浸礼会的牧师。
此外,各州都有自己的不同节日,如加利福尼亚加入合众国日(9月9日),犹他州的拓荒者日(7月24日),爱达荷州的爱达荷人权日(1月16日)、弗吉尼亚州的罗伯特·E·李的生日(1月19日)、肯塔基州的林肯诞辰日(2月13日)、阿肯色州的黛西·加特森·贝茨日(2月20日)、犹他州的先驱日(7月24日)等,全国各州的节日加在一起共有80多个。中国农历新年还是美国加州和纽约的法定节假日。
美国主要节日概述
新年(New Year's Day)
1月1日,一般在圣诞节以前1周开始放假,一直放到元旦之后的周一,是全美各州一致庆祝的主要节日,是美国法定节假日。美国人过新年,最热闹的是新年前一天晚上。深夜,人们聚集在教堂、街头或广场,唱诗、祈祷、祝福、忏悔,并一同迎候那除旧更新的一瞬。午夜12点,全国教堂钟声齐鸣,乐队高奏著名的怀旧歌曲《一路平安》。
马丁路德金纪念日(Martin Luther King Jr.Day)
每年1月第三个星期一是马丁·路德·金日,放假1天,是庆祝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1929年1月15日出生)的生日。在美国,学校、政府和联邦机构在这一天都不开放。星期一会有安静的追思仪式以及为追悼马丁·路德·金博士而举行的隆重的纪念仪式。在此之前的星期天,所有地区的牧师都会进行特殊布道,提醒每个人缅怀马丁·路德·金博士追求和平的一生。
总统日(Washington's Birthday)
2月份第三个星期一,放假1天 ,原是庆祝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诞辰,也是美国法定节假日。华盛顿和林肯都是美国历史上值得尊敬的伟大总统,1968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星期一节日法案”,将华盛顿诞辰纪念日挪到2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后来美国国会通过了统一假日法案,将两者合并,取两位总统生日的中间日子,而这一假日也推而广之,包括了所有已故的总统。每年的这一天美国人都会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来重温历史、缅怀人们心中备受尊敬的伟大总统,学校和家长也会在这一天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了解和熟悉美国的历史。
阵亡将士纪念日(Memorial Day)
5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放假1天, 是阵亡将士纪念日假期,纪念从内战开始的国家战争死难者,也是美国大多数州都要纪念的节日,这也标志着夏季的非正式开始。每逢阵亡将士纪念日,美国现役军人和老战士便排成长长的队伍前往墓地,鸣枪向阵亡将士致意,吹响军中熄灯号让死难将士安息。
六月节(Juneteenth National Independence Day)
每年6月19日,是六月节假期,是庆祝在美国被奴役的非裔美国人获得解放,拜登总统在2021年正式批准添加这个新联邦假日。
独立纪念日(Independence Day)
7月4日,即美国的国庆节(又称Fourth of July或July Fourth),是美国的主要法定节日之一,以纪念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正式通过《独立宣言》。早期独立日的庆祝活动主要是游行和演讲,后来又增加了户外活动、体育比赛等项目。独立日在美国是一个相当热闹的节日,每逢这一天,全美大大小小的教堂钟声齐鸣,首先敲响的是费城自由钟。各地居民自发地举行庆祝游行,各种彩车、小型乐队和欢乐的人群排成浩浩荡荡的队伍,景象十分壮观。
劳工节(Labor Day)
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放假一天,以示对劳工的尊重。1882年,美国木工兄弟会主席彼得·麦奎尔首先提出设立一个劳动节。1887年2月,俄勒冈州第一个通过立法确定劳动节为法定节日,紧接着卡罗来纳、新泽西、纽约、马萨诸塞各州也通过了同样的立法,均把劳动节的日期定为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1894年,美国国会正式宣布劳动节为全国性节日。
哥伦布纪念日(Columbus Day)
10月份第二个星期一,放假1天,以纪念哥伦布于1492年首次登上美洲大陆,为美国的联邦假日。
退伍军人节(Veterans Day)
11月11日,是从原11月11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日演变而来的,放假1天,是美国全国性节日,以向历次战争的退伍军人表示敬意。1954年6月1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一项国会法案,将停战纪念日更名为退伍军人节,将纪念的意义也扩大为向全体退伍军人表示敬意。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11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阖家欢聚的节日。1941年,美国国会正式将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感恩节假期一般会从星期四持续到星期天。感恩节传统是感谢基督教的神过去一年的赠与和丰收,美国人习俗是感恩节晚上大家庭聚会,家人一起品尝以火鸡为主的晚餐,所以也俗称“Turkey Day(火鸡节)”。
圣诞节(Christmas Day)
——美国最隆重的节日
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耶稣诞辰,译名为“基督弥撒”,是西方传统节日,起源于基督教为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在每年公历12月25日。古罗马教会在君士坦丁时代(公元313年),就逐渐习惯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庆祝主的诞生。
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
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12月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基督教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东正教的圣诞节庆则在每年的1月7日。
圣诞节是美国各州法定节假日,一般是20号到6号,放假2周左右。
复活节(Easter Day)
是西方的一个重要节日,为纪念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后第三天复活的日子,也是美国重要节日之一。按圣经上的说法,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后的第三天复活,因而把春分节(3月20日或3月21日)当日见到满月或过了春分见到第一个满月之后,遇到的第一个星期日设为复活节。如果满月恰好出现在第一个星期日,则复活节再推迟一周。因此,复活节的时间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
万圣节(All Saints' Day)
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传统节日。每年10月31日被称为万圣节前夕(Halloween)。在美国“万圣节前夜”,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美国明尼苏达州的阿诺卡(Anoka)号称是“世界万圣夜之都”,每年都举行大型的巡游庆祝。
农历春节(Lunar New Year)
农历正月初一,是美国很多华人的节假日。此外,弗吉尼亚州、加州和纽约州都宣布春节是本州的法定节假日,可以放假一天。
2023年2月2日,纽约市议会全体议员大会以49票(两位议员缺席)通过“农历新年决议案”。自此,农历新年成为纽约市法定假日,这对于纽约市所有亚裔来说,是历史性的一刻。
2022年9月,代表曼哈顿第一选区的市议员马泰(Christopher Marte)向市议会提出331号决议案,试图推动将农历新年变为纽约市的法定假日。该提案得到了纽约市议员黄敏仪(Sandra Ung)、哈德森(Crystal Hudson)等七位议员的联名支持。
2023年美国驻华使领馆节假日及闭馆说明
日期 | 星期 | 节假日 | |
---|---|---|---|
1月2日 | 星期一 | 元旦 (调整) | 美国/ 中国节假日 |
1月16日 | 星期一 | 马丁路德金诞辰日 | 美国节假日 |
1月23日至1月26日 | 星期一至星期四 | 中国农历新年 (调整) | 中国节假日 |
2月20日 | 星期一 | 华盛顿诞辰日 | 美国节假日 |
4月5日 | 星期三 | 清明节 | 中国节假日 |
5月1日 | 星期一 | 国际劳动节 | 中国节假日 |
5月29日 | 星期一 | 阵亡烈士纪念日 | 美国节假日 |
6月19日 | 星期一 | 六月节 | 美国节假日 |
6月22日 | 星期一 | 端午节 | 中国节假日 |
7月4日 | 星期二 | 美国独立日 | 美国节假日 |
9月4日 | 星期一 | 劳工节 | 美国节假日 |
9月29日 | 星期五 | 中秋节 | 中国节假日 |
10月2日 - 4日 | 星期一至星期三 | 中国国庆节 (调整) | 中国节假日 |
10月9日 | 星期一 | 哥伦布日 | 美国节假日 |
11月10日 | 星期五 | 退伍军人节(调整) | 美国节假日 |
11月23日 | 星期四 | 感恩节 | 美国节假日 |
12月25日 | 星期一 | 圣诞节 | 美国节假日 |
美国大使馆和总领事馆以及签证申请服务预约中心将在中/美节假日期间关闭。
节日同样“物以类聚”,性质不同,英文中的说法也就不一样。Day、Festival和Holiday都是节日,可它们的区别大着呢!
先从最常见的Day说起,为特定人群设定的节日叫Day,一般纪念或表达感情的色彩比较重。
比如:Teachers' Day,Mother's Day,Father's Day,Children's Day
这种节日一般不放假。如果愿意,你可以给过节的人送些小礼物。当然啦,Fool's Day 是另类,这种时候你可以拿别人开涮,被捉弄的人也不会跟你真的生气。
如果许多天不用上学或者上班,我们就叫它Holiday,也算一种节日吧。比如:学生和老师的暑假(the summer holidays)、寒假(the winter holidays)。
最后我们来认识一下Festival。它更强调具有传统意义的节日。在这样的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庆祝活动,享受节日的美好。尤其重要的是,即使是没有假放,上班一族也能从老板那里讨个红包或者拿到过节礼,所以,说Festival是最有气氛的节日毫不为过。
比如: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the Spring Festival 春节、the Lantern Festival 元宵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节、the Chongyang Festival 重阳节
中国几个传统节日的翻译
The English Express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清明节”
“清明节”依音译为Ching Ming, 但“节”则依意译为Festival,合起来便是Ching Ming Festival, 是音译和意译的混合物。
“春节”
“春节”在英文上叫做Chinese New Year's Day, 是意译,字面的意思就是“中国人的新年”;或Spring Festival,即“春天的节日”;或Chinese Rural New Year,即“中国农历新年”
“端午节”
“端午节”的译法和“清明节”一样,“端午”译为Duan Wu, 节是Festival。不过,许多人也喜欢称之为Duan Wu, 节是Festival。另外,许多人也喜欢称之为Dragon Boat Festival,意为“龙舟节”。
“中秋节”
“中秋节”逐字意译为Mid-Autumn Festival,有时则在前边加上Chinese。亦有人称之为Moon Festival的。
“重阳节”
“重阳节”也和“清明节”、“端午节”一般译法,称为Chung Yeung Festival。由于我们有时也把“重阳”称为“重九”,所以有些英国人也把我们的这一个节日叫做“Double-ninth Day”不过还是以前者较多用。
来源:节日大全:http://114.xixik.com/festival/(来源:嘻嘻网)
中国历史上有史可考的休假制度起源于汉朝。汉朝以前,就没有休假这一说,所以说,那时当官的是很劳累的,一年365天,天天给皇帝(君主)当驴做马使唤,直至干不动的那一天。到了汉朝,官员们终于盼来一个喜讯——有休息日了。汉朝以后,各朝各代都规定有长短不一的假期。有意思的是,这些长短不一的假期,几乎是与各个朝代的国运强盛程度、民生幸福指数成正比的。【中国古代的节假日】
1、汉朝的节假日
在汉朝,官员休假被称为“休沐”或“洗沐”,《汉书》称:“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汉律》说:“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这里的“洗沐”是休假的意思。
汉朝官员一般要连续工作五天,第六天是洗沐日,可以回家看望父母妻儿,沐浴休息。《汉律》的这一规定,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关休假制度的明文规定。
汉朝官员五日得一沐,算下来一年可以常规休假60天左右。此外,汉朝官员在夏至或冬至的时候,有一天休假。所以,汉朝公务员一年的休假时间大约在61-62天。
2、唐朝的节假日
汉朝工作五天休假一天的惯例一直沿袭到隋朝。南北朝时,梁国开始把工作五天休假一天的惯例改为每工作十天休假一天,这就是历史上的“旬休”制度。唐朝以后一直到元朝,各个朝代都延续了这一“旬休”制度。也就是说,在唐朝,官员们一年大约只有36天的常规休假时间。
不过较之汉朝,唐朝特殊节假日开始增多,一年之中大约有53个节庆假日。唐朝不仅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元、中秋、寒食等有假期,就是连释迦牟尼、老子诞辰,皇帝、皇后的生辰、忌日也有假期。据《唐会要》记载:“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左丞相源干曜、右丞相张说等上表,请以是日为千秋节,著之甲令,布于天下,咸令休假。”文中的“是日”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日。在李隆基生日这天,普天同庆,全民休假。
加起来,唐朝人一年的休假时间大约有89天,还不错。
3、宋朝的节假日
宋朝的休假制度大体上继承了唐制,也有“旬休”。但宋朝的特殊假日比唐朝又有所增加:传统的正月初一、寒食、冬至、天庆、上元节各有7天长假;夏至、先天、中元、下元、降圣等节也有3天小长假;立春、立夏、七夕、端午、中秋等节再各休1天假。算下来全年特殊假日约有76天。
此外,宋朝人在帝后薨逝的忌日还有假期,大忌有15天,小忌有4天, 加上“旬休”36天,宋朝人一年大约有116-127天假期,约占全年的三分之一左右。中国历史上假期最长的朝代,宋朝当之无愧。
4、元朝的节假日
在元朝,“旬休”制度得以保留,但特殊假日却大幅度减少,原来的大长假、小长假被缩减至1天或2天,各类法定节庆假日总共只有16个。算下来,元朝人全年假期大概只有52天。但这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明清两代。
5、明朝的节假日
明朝对官员的休假制度作出了调整,由原来的“旬休”即十天一休变成了一月一休。也就是说,到明朝,官员们的休假日一年只剩下了12天。此外,明朝还将大部分的传统假期取消掉,只保留了元旦、冬至、元宵三节休假。元宵放10天,元旦放5天,冬至放3天,共18天。
总之,在明朝,元旦、冬至、元宵三节的18天休假期加上常规的12天休假,总共也只有30天。看到这里,节假日需要加班的苦逼们是不是心理平衡了一点呢?
6、清朝的节假日
若单从休假来说,清朝人其实比明朝人更苦逼,因为清朝人平常都不能休假,他们把常规休假和元旦、冬至、元宵三节的假日合并在一起,发明了一个叫“封印”的休假制度。
清朝人的“封印”期为期一个月,每年年末的十二月十九日到二十二日至次年的正月十九到二十二日为假期,至于是十九日到二十二日之间哪一天开始放假,哪一天开始上班,则由钦天监推算,不同年份有所不同,除此之外不再设其他假期。
不幸在节假日被安排了加班,加班工资该如何算呢?给各位准备了一份——节假日“加班工资版”日历……
加班费计算公式
三倍日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300%
双倍日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200%
每小时加班工资=日加班工资÷8
更多说明
1、21.75天为平均每月计薪天数。
2、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为劳动者所在岗位相对应的正常出勤月工资,不包括年终奖,上下班交通补贴、工作餐补贴、住房补贴,中夜班津贴、夏季高温津贴、加班工资等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具体按以下原则确定:
(1)劳动合同对劳动者月工资有明确约定的,按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所在岗位相对应的月工资确定;实际履行与劳动合同约定不一致的,按实际履行的劳动者所在岗位相对应的月工资确定。
(2)劳动合同对劳动者月工资未明确约定,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对岗位相对应的月工资有约定的,按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约定的与劳动者岗位相对应的月工资确定。
(3)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对劳动者月工资均无约定的,按劳动者正常出勤月工资(包括奖金、津贴、补贴)的70%确定。
3、加班工资和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提出了一个引发网友热议的建议:取消调休制度,将3天春节法定假期增加至5天,加上一头一尾两个周末,将春节假期延长至9天,以思维和形式的现代化,让老百姓安定过年,过个真正的,有温度的团圆年。
赵皖平认为,目前的调休制度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生活和工作上的不便,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他说:“调休制度是一种落后的制度,它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也不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调休制度让人们在节假日里不能安心休息,而是要担心后面的补班。这样既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也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调休制度也造成了交通拥堵、旅游资源紧张、消费水平下降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赵皖平建议,取消调休制度,将3天春节法定假期增加至5天,加上一头一尾两个周末,将春节假期延长至9天。他说:“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全国人民最期待的团圆时刻。延长春节假期,可以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回家过年,增进亲情和友情,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同时,延长春节假期,也可以促进消费和旅游市场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这样既符合民意,也符合国情。”
赵皖平还表示,其他法定假日也可以照此办理,取消调休,该放几天假就放几天假。他说:“一个假期本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每年都会引发民众的争议和不满。取消调休制度,让大家该休息就好好休息,该上班就好好上班。这样既简单明了又公平合理。”
赵皖平的建议在网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有网友表示赞同和支持:“这个建议非常顺应民意,也符合大多数人的期待。”“多放几天假天塌不下来,也不会影响任何事情。”“取消调休制度是一种进步和文明。”“希望这个建议能够尽快得到采纳和实施。”也有网友表示担忧和反对:“延长假期会导致工作压力更大。当然也有人认为:放假让我感觉不到社会福报,建议不放假。
也有人指出:不调休的话,要是遇到法定假那天正好是星期天~~~~那这个假是放了呢还是没放呢!说放了吧!法定假+周末只休了两天,说没放吧法定假这天又休息了。可能有人会说星期一也休,如果这样的话那就属于调休了!不符合大家的不调休要求。
对制造业来说,多一天工作日就多一天产出,只要订单够,工作日越多越好,这点老板们还是算的明白的,像那些没订单没效益的工厂,老板巴不得不开工天天放假少点支出呢,但是现在这个大背景是产能整体富余、需求整体不足,这种情况下还坚持调休制度人为增加工作日,成效就很差了。